秉承“忠诚、高效、创新、卓越”的企业精神,以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高效运营服务的技术密集型卓越管理企业和著名品牌企业”为企业愿景,为满足合作伙伴的多元需求和广大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遗余力。
2025-07-21
在车水马龙的上海,每天有无数条“城市大动脉”在高效运转,维系着这座超大都市的蓬勃生机。守护这些交通命脉的安全与畅通,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一项需要智慧与创新的挑战。
为进一步凝心聚力、振奋精神、鼓舞干劲,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上海市委宣传部开展了2025年度“奋勇争先实干家”媒体集中宣传报道。
今日,隧道股份城市运营在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东方网、澎湃新闻、劳动报、上海法治报、青年报、中国城市报等多家主流媒体集中亮相。作为服务城市“绣花”般精细治理的运维管家,他们是如何用“数智”密码解锁城市运维新未来?
解码先锋:
隧道股份城市运营
智能运维事业部的“创新密码”
隧道股份城市运营智能运维事业部脱胎于传统基础设施运维,却跳动着一颗拥抱未来的“智慧大脑”,以“绣花功夫”织就上海这一超大城市的宜居底色。
密码一:
深厚积淀 + 创新基因 =
驱动转型的新势力
隧道股份城市运营智能运维事业部脱胎于传统行业,却有着不输于互联网公司的活跃思维,把积累超半个世纪的各类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管养经验数据,以数字化手段赋能再利用。
团队参与打造的国内首个城市级交通设施一体化智慧运管平台,已经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运维、动态防风险”,并接入上海市城运中心。智慧平台下面还集成了7大专业级子平台,涵盖隧道、大桥、高速、综合片区、快速路、轨道交通、智慧停车,以及N项智能技术应用,依托“1+7+N”的数字化服务矩阵,用“数智”赋能城市安全韧性建设。比如越江隧道,团队汇集了全国46条隧道超92万件设备的数字档案,通过大数据预判病害风险,只需日常精细养护就能使隧道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避免封闭式大修、中修。
每一次创新,都得益于团队的头脑风暴。G15嘉浏高速是上海第一条通过改造实现智慧化的高速公路示范工程,在实现车道“六拓八”的基础上,团队试点应用了新一代项目级交通基础设施运管平台“嘉浏智慧高速运营管理平台”,通过健康监测、AI事件识别等技术,实现设施服役性能的飞跃性提升。
密码二:
硬核科技 + 专业担当 =
从容应对城市大考
从设备研发制造到技术突破,再到场景应用,隧道股份城市运营智能运维事业部一直在探索智能、安全、高效、绿色的城市设施运维服务新路径。极端天气是城市运行管理面临的大考。当台风裹挟着暴雨而来,超高扬程排水工程车正在待命。该工程车是智能运维事业部投用的最新智能设备,排水距离在平坡下可达1公里,解决了长距离大纵坡下的应急排水难题,保障交通“畅安舒美”。
以城市发展需求为导向,团队相继开发了一系列智能设备。过去道路巡检通常靠专业人员一双眼来看和兜里一支笔来记,如今,如今有了创新打造了“智城云巡”产品,只需一辆车一个人,且巡检效率提升近一倍。2024年,搭载着AI大模型、高精度定位与云端协同等核心技术的“智城云巡”系统在上海片区投用。车辆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行驶,不仅可以实时识别道路裂缝、坑槽、积水等道路病害,还能识别标志牌、护栏等道路基础设施缺损,并精准定位至车道级,病害综合识别率超90%。下一步,团队还将打造空天地一体巡检网络,融合MT-InSAR、无人机、管道巡检机器人、河道巡检机器人等先进前端技术,打造整合空中、地面、空间的多维城市基础设施巡检服务能力。
密码三:
标准引领 + 经验输出 =
闪耀全国的“上海方案”
隧道股份城市运营智能运维事业部不仅守护上海,更将成熟先进的“上海智慧”输向全国,成为代表“上海品牌”、“上海标准”的闪亮名片。目前,团队参与或主导编制了10多项国家标准、长三角区域地方标准。
在我国首条全生命周期运维管理的杭州文一路隧道中,团队首创为隧道内超3万件设施设备赋予唯一“数字身份”的编码标准体系,实现“构件级”精确管理和“主动式”管养。这套创新且普适性的体系已成为核心知识资产,成功应用于全国40余座隧道工程。团队还将成熟的运管经验辐射至粤港澳大湾区,让“上海标准”在属地的隧道智慧管养、高速智慧管养项目,逐步拓展。
未来,团队还将以多元化的新业务点亮民生场景。例如光储充检一体化新能源服务,以及综合杆、智慧停车、全域土地综合治理等民生项目,以“绣花功夫”织就城市宜居底色。
扫描二维码
收看更多媒体精彩报道
奋勇争先,拼搏奉献
为城市精细化治理
再做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