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忠诚、高效、创新、卓越”的企业精神,以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高效运营服务的技术密集型卓越管理企业和著名品牌企业”为企业愿景,为满足合作伙伴的多元需求和广大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遗余力。
2018-11-19
随着11月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圆满落幕,7700余名城市运营人历时200天的奋战,终于迎来胜利!为服务和保障进口博览会,城市运营人自四月起拉开保障工作序幕,“白+黑”、“5+2”,投入各类人员设备,以最高标准、最优品质迎接盛会。举全集团之力守护美丽城市,让市民享受更优质的运营服务。期间,我们共完成33个整治项目:
向世界展现上海形象,输出上海服务。打造“更通畅的行车环境”,装扮“更迷人的城市景观”,落实“更高效的应急保障”,提供“更优质的窗口服务”。
【200天的奋斗,挑战重重!】
急:强台风陆续登陆,新增多个项目
我们加大投入、连续施工,本部2人一组24小时到岗值守。最终整治项目于9月底竣工,新增项目也如期完成。
难:封道条件苛刻,立体交叉施工
我们多方争取条件、整合交通资源、建立S20项目指挥部和虹桥枢纽(一纵两横及核心区)指挥部。按时推进项目、且项目质量检验全部合格。
【挑战之下,城市运营人排除万难,博出“亮眼”佳绩】
●健全保障机制——成立工作领导、综合保障、安全质量巡视工作组;
●注重环境——保护涂装防滴漏措施;
●挑战新模式——卢浦大桥EPC总承包;
●安全第一——全球眼布控现场、领导夜巡制度。
【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务实写下城市运营 “服务新高度”】
加大投入,不断提升设施通行质量:
☞ 环境治理——10月25~11月12日,增加保洁频率、开展三轮“大清洗”。累计保洁2107次,54310万㎡;
☞ 巡查整改——建立养护安全质量巡视制度,形成“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即使整改”的良性循环;
☞ 及时相应各级领导部门、上级集团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第一时间整改缺陷、优化方案。
渐渐地,高速公路路面黄泥带消除,路面“白线黑底”,中央绿化带和移动门垃圾减少,黑广告“存活时间”减短,绿化修剪美观、不遮挡标牌…
健全预案体系,进一步储备应急能力:
☞ 保障分为区域级、设施级两个层级;
☞ 特设置虹桥枢纽区域、大桥区域、隧道区域三处区域式应急保障基地,组建区域式应急救援队伍,提升现场能力;
☞ 结合各辖设施的具体情况和“进博会”交通运行特点,做到“一设施一预案”。细化各项应急处置措施,提升处置能力。
城市运营按照李强书记“问题不过夜、细节不放过、改进不停步”的要求,发挥集团整体协同优势,所有设施均参照重点保障路段要求实行,确保圆满完成保障任务。
【如今...我们的努力,收获了肯定】
11月15日,市交通委主任谢峰,带队委办公室、委研究室、委交通设施处、路政局赴城市运营开展调研,并送来感谢信。调研中,市交通委主任谢峰对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城市运营按时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整治保障任务,体现上海交通整体水平表示由衷的感谢。并指出,在后进博时代,城市运营要尽可能发挥“6+365天”的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对标世界一流标准,继续支持本市交通事业改革发展,为确保城市交通的正常有序运行,为实现上海成为全球卓越城市的宏伟蓝图再立新功。
感谢信全文
上海城建城市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成功举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展会期间,全市和国家会展中心周边交通运行总体平稳,累计运送进口博览会客流86万人次,各种交通保障运行有序,行业服务优质高效,基本实现“精准、有序、可控”的既定目标,交通保障交出舰丽“答卷”。进口博览会交通保障任务的圆满完成,是上海交通设施保障能力、运输保障能力、安全保障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上海交通科技创新能力、统筹协调能力、一体化指挥调度能力的集中展示。
在进口博览会筹备过程中,贵单位攻坚克难,创新整治工作机制,提高整治标准,追求精品、精致、精细,把进口博览会保障项目建成样板工程、精品工程,创造了“城市运营速度”和“城市运营质量”。同时兼顾日常养护运营工作,提升设施管养整体品质。进口博览会举办期间,又设置虹桥枢纽、大桥、隧道三处区域式应急保障基地,“一设施一预案”,切实做好设施应急保障,体现了高标准 、高要求和高水平 。
在此,谨向贵单位在进口博览会交通保障中作出的贡献,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虽然本届进口博览会已经落下帷幕,但是交通人的服务保障将永不谢幕。希望贵单位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进博先锋”精神,继续坚持进口博览会期间的经验和做法,继续支持本市交通事业改革发展,为确保城市交通的正常有序运行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2018年11月15日
除此以外,市总工会于今年6月在全市相关单位开展“凝心聚力进博会、建功立业创一流”立功竞赛活动,对在首届进博会期间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在近期出炉的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候选名单上,城市运营,榜上有名!
【进博会后,我们也将继续前行,夯实后进博时代的运营服务“新起点”】
如今,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圆满落幕,但城市运营服务城市的决心,却绝不止步于此! 在未来的每一天,我们将继续:
一、巩固成果,完善长效保障机制
☞ 放大效应,固化进博管理机制:归纳和提炼成养护管理中好的经验和方法,制定《运营集团养护运行标准体系(1.0版本)》,抓长效和常态;
☞ 继续推行“综合养护”:提高作业效率,实施全面性养护,做到“封一段、养一段、好一段”。
二、科技助力,提供更智慧的运营服务
☞ 更安全的设施:从运行风险识别、结构风险识别、风险处置机制出发,完成从传统肉眼看问题向数据看问题、从传统人工检测向主动感知监测、从事后被动处置向事前主动预测的三大转变。
☞ 更智能的出行:与斑马智行、久事公交、高德导航跨界融合,优化养护维修计划、公交出行、市民出行路线,不断提升道路使用者的出行体验。
☞ 更高效的运营:通过路网级的综合运管平台,实现路网级的基地、装备、物资、养护计划的统筹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交通出行影响;集中优势资源,提升专业能力和重大应急事件处置能力。
三、可持续发展,探索实践全寿命周期运营管理
自2003年起,城市运营就围绕隧道全寿命周期的运营管理,在上海的大连路隧道、延安东路隧道、虹梅南路隧道开展专题探索。今年,更将积累的经验与成果试点应用于杭州文一路隧道,并建立了一套以量化指标为主的评价体系、监管体系和运维体系。并努力以该试点项目为起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应用范本。
未来,我们将继续与行业进行深度对接与合作,将“全寿命周期运营”理念成果在上海试点运用,并建立起全寿命周期运营管理的运维标准化体系,不断提升设施通行效能,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进博期间,城市运营人信守承诺,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用务实的行动承载城市梦想。后进博时代,城市运营将继续聚焦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努力当好城市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运营管理”的排头兵和先行者,用科技创新,为人们点亮更智能、更宜居的城市生活!